石涛瞎尊者像、号与自我形塑

     “瞎尊者像”系石涛南还后第四年夏天所作,是具有自画像性质的罗汉像。瞎尊者号应系石涛康熙十九年(1680)闰八月初至金陵长干寺一枝阁后开始启用,是他在一枝阁常年闭目禅坐、“壁立一枝”的真实反映。康熙三十一年(1692)石涛南还后,他利用款印、图像、传记等方式形塑、突出其瞎尊者身份,表达了他对佛教的失望,对佛法进入颓废时代的判断,以及对自己僧人身份的反思。

  石涛是中国美术史上身份、情感最复杂的画家之一,兼具僧人、画家、文人、前朝王孙等多重身份,他一生使用过的名号、印章颇多,且多为自号、自称。在人生的重要阶段,石涛往往会启用新的名号和印章,与之相对应,他还善于利用自画像(或具有自画像性质的图像)、书斋图、传记等来表达情感和形塑身份。

  故宫博物院藏石涛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所画《清湘书画稿》长卷末段的罗汉像〔图一〕受到海外学者的关注,图中罗汉面相与石涛的自画像颇为相似,石涛并在自题中称之为“瞎尊者后身”。石涛绘制该像后不久就在扬州构筑大涤堂并主要使用大涤子号,故该像就具有了神秘而特别的意涵,其与石涛身份之关联成为诱发学者关注最直接的动因。


下载.jpg

图一 清石涛《清湘书画稿》卷之“ 瞎尊者像” 故宫博物院藏

      美国学者文以诚(Richard Vinograd)称该像中“长长的眉毛、扩大的耳垂,以及沉重的耳环再次指向罗汉的图像志”,肯定了其罗汉身份,并认为1696年是“石涛放弃佛教身份并采用道教含义的新斋名的前一年”,该像表达了画家“对长期维持的角色与身份的最终放弃的渴望,过去那种精神诉求被推延至将来可能的化身之上”。文以诚的结论得到了乔迅(Jonathan Hay)的认同,美国学者巫鸿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古树中打坐的僧人是画家的假想自画像”,并指出可把该图“看作是石涛转向道教的例证”。

  前贤已经关注到该图对石涛形塑自我身份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石涛对自己身份和情感的表述(无论是语言还是图像)均显得隐秘而复杂,另该图涉及的宗教渊源和思想也颇为隐晦,故仍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比如说该图的性质究竟是罗汉像还是自画像?树龛入定的依据何在?瞎尊者号何时启用,有何意涵?石涛利用图像形塑瞎尊者身份之意义为何?


6.jpg

图二 清石涛《自写种松图小照》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该像中主人公长眉悠扬地下垂在脸颊两侧,耳垂较大,贯环,面目和身形都极为枯瘦,肋骨突出,凸显出苦修的特征,表明该像并非自画像,而是具有自画像性质的罗汉像,或称石涛的罗汉扮相。该罗汉像尚无统一称呼,鉴于画家称其为“瞎尊者后身”,尊者系对腊高德重之僧人及罗汉的尊称,既可指僧人也可指罗汉,属于双关语,瞎亦与图中罗汉闭目的特点相符,故下文将之称为“瞎尊者像”。


7.jpg

图三 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之树龛入定图》轴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8.jpg

图四 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之树龛入定图》(局部)

       树龛入定至迟自晚明始在罗汉像中被广泛地借用,成为罗汉像的经典图式之一。晚明丁云鹏《罗汉像》卷本幅末绘一罗汉头披白衣在古树洞内入定〔图六〕,古树上部及罗汉前方树壁已被摧折,形成洞口敞开的树龛,罗汉前方有身躯似蛇、头顶长角的毒龙,罗汉头顶幻化出的云气内有小身的罗汉立像表示神灵出定。万历二十四年(1596)丁云鹏绘《十八应真图》卷,中段有罗汉在古树洞内闭目禅定〔图七〕。1591年吴彬绘《十六应真图》卷,本幅末画家以奇幻的想象表现了未经摧折、天然长成的树龛,龛口大敞,罗汉须发皆白于龛内闭目入定〔图八〕。此外,晚明郑重在《十八罗汉渡江图》扇页〔图九〕中,亦表现有树龛入定的罗汉,树龛底部有小鬼承托。


9.jpg

图五 明丁云鹏《罗汉像》卷之“ 树龛入定” 上海博物馆藏


10.jpg

图六 明丁云鹏《十八应真图》卷之“ 树龛入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jpg

图七 明吴彬《 十六应真图》卷之“ 树龛入定”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692年南还是石涛人生的重要转折,标志着他与新朝权贵合作、试图在京城获得发展机遇的失败。南还后第四年夏天,石涛在歙县程浚松风堂避暑时应主人之请完成了《清湘书画稿》,此稿因收录了他南还及前后的诗画而具有自传的特点。

 “瞎尊者像”位于《清湘书画稿》本幅末,是具有自画像性质的罗汉像,该像借鉴了晚明以来流行的罗汉像中树龛入定的经典图式,更早则源于南宋时出现的慧持像。石涛在该像自题中称其为“瞎尊者后身”,瞎尊者是石涛的自号,该号应系1680年闰八月石涛初至金陵长干寺一枝阁后开始启用,是他在一枝阁常年闭目禅坐、“壁立一枝”的真实反映。瞎尊者号中“瞎”字的含义十分丰富,不仅与石涛孤峻高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有关,也是指不受外在表象和语言文字的迷惑,对佛法内在真实义理的追求。

  1690年石涛北上至少部分的是为了谋求在僧界有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北上期间他对佛教界变得十分失望。南还后石涛绘制的“瞎尊者像”体现了他对佛法已进入衰颓时代的判断,以及对自己僧人身份的反思。石涛于南还后形塑、突出其瞎尊者身份,是通过图像、款印、传记等多种方式共同表达出来的。此后不久,石涛就在扬州构筑大涤草堂并开始主要使用大涤子号,开启了新的职业画家生涯。

环洋文化艺术国际资讯中心Huangyang lnternational lnformation Center for cuiture and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