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交流网特别推荐“国之巨匠·泰斗艺术名家”——高庭山

a71d0b363acc86d14d0f3b18349c7f88.jpeg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而文化事业的熠熠生辉,与艺术家开拓创新、默默耕耘的大无畏奉献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胸中有大义、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抒写了一座又一座中华文化的里程碑。千百年来,包括艺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彰显好中国特色提供了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



52beeb67057258127d4d67fe1559f34.jpg

699e380ffb01708135a962483a4de54.jpg

高庭山,字亭山(水清)号山翁、浙江湖州人。师从爱国画家苕翁先生。

2022中央任命为“中央级专家”。“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部高级研究员”、CCTV-13中华之光传统文化年度人物,国务院新闻办2022年中国艺术白皮书作品入选。

2021荣获建党100周年“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荣获“联合国和平艺术金鸽奖”。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其民间艺术荣誉副主席、央媒文化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高级美术师、国家高级非遗书画传承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十大航天艺术家、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北极星勋章,获得2015年国际和平艺术家荣誉称号和和平鸽勋章,获得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学位暨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山水作品作为国礼赠送驻华大使。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和中国美术馆收藏。获得达芬奇国际艺术奖金奖。2021故宫国际艺术奖。2021年大国荣耀艺术奖,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颁授“联合国和平勋章”和“文艺传宣传大使”2022年2月荣获诺贝尔国际艺术奖,授予诺贝尔奖章和国际艺术颠峰人物称号,2022年被入编到国家史册《印象中国》,并授予“印象中国红”功勋勋章。2022年6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顾问,由秘书长古特雷斯签发。并荣聘为中国国际艺术馆名誉馆长。2023年6月荣登光明日报艺术界领军人物特刊。

d7cdf01f0ac88a46dccc14560f05ffa.png

水墨家园

-一题高庭山长卷 苍碧湖图》

文/徐惠林

著名资深记者   评论家

我注定是那早起的晨露

消融于道场迷蒙的山岚或是一场清凉的春雨扑向碧浪之湖

垂柳诠释我对你的依恋太湖水西塞山我生长在这山水的摇篮挖颗天目细竹我有了挥拈健管捋缕湖羊之颖我有了濡豪之件展一纸江南土地 铺一派水乡云天

我没有理由不倾诉赤子之情

舞姿翩翩 千回百转

在水墨里盘桓我的丝质缠绵

苍逸雅俊 意境玄远

爱你 爱出了鸽飞的灵感

恋你 恋出了烟云的诗篇

此刻 我捧出一幅幻化心象

苍碧湖

湖州家园

用10.88米丈量我痴迷的歌唱

书写我精神的路径 高蹈的形体 灵魂的语言


中国书画名家高庭山艺术人生访谈录

文 /杨丹菲

著名资深记者 评论家

观赏画家高庭山先生作品,相信任何人都会被其画作中浓郁浑厚的笔墨以及扑面而来的宏大气势所打动。其作品,有清雅疏淡的逸笔草草,有雄浑壮阔的粗狂豪放,皆是洒放而不失细腻之笔墨,实让观者怡情悦心、流连忘返。

高庭山字亭山、廷山,号山翁,1943 年生于浙江湖州。虽然出身于一个贫困农家,但在解放前夕,解放军借宿高家时,无意中看到幼年高庭山画的贴在墙上的铅笔画,在称赞其天赋的同时,亦劝其父好好培养他的绘画才能。这件事改变了高庭山一生的命运,也让他与国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青少年时期的高庭山学画非常勤奋,只要有学习观摩的机会他都不曾放过。在上学期间,更利用业余时间采野果,挖野菜去卖,用换来的钱购买绘画工具。虽然条件艰苦,但高庭山亦乐在其中。随着学业的结束,他便开始了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京城的求学之路,高先生参加了行知艺校和北京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其好问苦习和天赋突出得到诸多师友的肯定其作品也渐渐备受推崇和青睐,甚至于走向国际。在美国、日本、维也纳、法国等国展览交流并被收藏.作品获得较大欢迎。于2004 年正式成为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名字收人《世界名人录》等。1994 年通过中学美术高级职称评审。教育成果入编中央教育成果概览、中央教科所颁发荣誉证书。多幅作品曾在《美术报》《美术家》发表。作品曾入编《中国美术选集》。《山高水长》获中国文联人民画报社等联合主办的北京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铜奖,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

诸多荣耀没有让高庭山知足止步,而是成为鞭策其前行的动力。从始至终,他所陶醉和向往的,只有巍巍青山的远阔和流水清清的祥静。正是一颗赤子之心的拳拳追求,才让他的山水之作充满生命的灵动和恢宏的壮阔。


妙笔隽美写神韵

山水之作,凸显在大势统御下的延伸纵人之感为佳妙。南朝画家宗炳所著《画山水序》中云:“坚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述了中国山水画远近法之透视感所营造出的视觉意境。观高庭山先生作品,大都是群山壮阔的巍巍之景。其画面重气势,俱在大处着落,让主题突出,且是在一种开合互配之倾向中让画面充满张弛的质感。小开合内含于大开合中,明确表现出小势服从大势的层次感。在其山水作品里,都是有意层层积叠以取势,群峰似奔涌着扶摇而上,峥嵘崔嵬的峰峦几乎都朝着一个方向倾斜,从而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雄浑气势。取势既定,则又着眼于局部的细致处理,每落一笔之轻重、浓淡、疾缓、粗细都是围绕着大势而定。俱能有增益其势之功用。正因有着小处推敲的缜思和细腻,才终累积出画面整体巍峨磅礴的气势。然对于画面结构的造势,高先生自然有着自己的创作心得。

“在创作的时候,对于构图,我是不拘泥的,只要有个明确主题就好,并且能突出顶天立地的感觉,这样气势才能宏大。在线条的勾画方面,要有刚柔相济的变化,轻重、粗细的运用都要考虑好。包括墨色点染的浓淡相宜,都要根据作者的思想,画面要表达的内涵来组织和创作。”

在高庭山先生作品中,其章法、用笔和着墨是为画作之突出个性。就章法而言,强调了峰峦岩嶂的关键性。山峰连绵,山头折叠而进,山之脉络仿若一条游龙蜿蜒而走,树木依附岩嶂而生,道路、泉脉亦因岩嶂而曲折隐现。观之画面虽然繁密,但却不失明晰,在整齐之中求变更加增添了画面的气势感。高先生用笔,简劲与繁密时而互见,其笔之用皆结合情绪所作。观其用笔,急之应急,慢之应慢,时而疾笔速作,时而逸笔清淡,有时从容稳健,落纸悠然,弄笔如玩,随性点染,俱成文章;有时揎拳捋袖,狂叫惊呼。下笔如急风骤雨,顷刻立就,未放先行,欲倒又起,虚实变幻,不可揣测。用笔既好,用墨自来,墨由笔生,则笔不偏枯,墨自丰腴。高先生着墨是以浓为骨架,由浓入淡。在画面中非常注重“留白”的处理和尺度,使其与墨块着色的相谐更让画面从中透显出虚实之美。在情感相通的基础上,更有了各顺其势的“师道自然”之韵致。观高先生作品整体,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渺,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其画面的动静相谐之姿态更显灵动。

"要让画面表现得宜动宜静,构图的时候就要先考虑好,整体的架构勾勒出来之后,就要注重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并且要融入作者的思想理念,让画面中的动与静和创作者本身的动与静达到一致的意境,作品才能生动。”

高庭山先生画作中,峰峦、山石、屋宇、桥梁之类,皆静止物象,得其稳重之笔。云水则要描画出活泼动势。草树随风,有风则动,无风则静;其山之静,由云气之流动而彰显;急流似动,是因礁石之兀峙而益见其动。笔画皆沉着凝重,力透纸背,有着不可撼之势;而其云水之写,则用笔流畅若飞,与山石之笔墨坚毅形成明显比对,峰峦因云气之流动,似在奔走;急流因礁石阻挡,若咽塞而徘徊,动者益动,静者益静。整体画面在相互之动静衬托中把灵性神韵挥洒得淋漓尽致。


荣誉皆从淡泊来

谁都不能想象,有如此生动而老辣笔墨的高庭山,其国画艺术生涯并非从“科班”出身,他只是从一开始,就在一颗净澈之心的灵性启蒙下,亦步亦趋踏上自学成才的艺术坦途。

“我虽然从小学的不是美术专业,但对国画创作却有着很深的感情。因为我喜欢,就会去专心致志地不断探索和研究。这样的专注让我觉得很踏实,也很充实。至于名利,没去多想。”

时至今日,高先生凭借高深的国画造诣,已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职称、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书画院理事、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学术委员、《中企报道艺术资本》栏目艺术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理事、文化界国家形象大使、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及客座教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获皇家艺术学院北极星勋章。获得 2015 年国际和平艺术家荣誉称号和和平鸽勋章。

高先生一直认为,一个新时期的画家,其笔墨当随时代精神而创。而当今时代,需要的不仅是从内容上的精神体现,更重要的在于从事者能够有一颗专一沉潜的心去进行创作,不掺杂任何的功利浮躁情绪。高庭山一直凭借这样淡泊名利的思想在艺术上进行深耕,故荣誉也就应了水到渠成。

高先生曾在 1991 年在湖州首次举办画展,在磨砺十几年后,2006年9月举行第二次个人作品展,2012 年9月举办第三次个人山水作品展,作品《绿水青山》入展入编在庆祝《人民政协报》创刊30周年,光辉岁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览及品集。《云巅青峰立一-江南小延安》等四件作品入选《感动中国》2013 年感动中国艺术人物 100家和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编著的国礼册,同时作品图片被选用在 2014 年、2015 年素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政邮票电话卡纪念邮册等,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2014 年 5 月举办“高庭山百幅山水艺术展”。出版有《高庭山画集》《高庭山专辑》《中国美术家全集第三辑高庭山作品集》《国家艺术人物高庭山专刊》等画册。创作十米山水长卷《苍弁碧湖图》等得到原中国美院院长、中国美协顾问肖峰教授和浙江美术馆馆长、美协副主席马锋辉先生等题词和鼓励。中国美院博导、著名美术史学家、画家王伯敏教授为高庭山题写“高亭山中国画创作室”,予以鼓励。2015 年作品《万壑松烟图》和题词筑建镌刻在北京新长城。《花香散处》等 8 幅作品入编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研教辅参考用书《名家作品鉴赏》。荣获首届“中国兰亭·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全国功勋书画”“中国影响力·当代书法美术人物一百家”。2014中国迎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峰会当代书画艺术展作品评为金奖,“2014 北京 APEC 峰会最具影响力书画家”等荣誉称号。中国国家书画院等艺术机构授予首届国家艺术奖金奖和国家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人民大会堂展示并收藏。

如今的高庭山先生已入古稀之年,对于名利更为淡然,他脑海里,只有对国画艺术孜孜不倦之研习创作。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只要一提起画画,他随时都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艺术家。“只要身体力行,多创作些作品,在不断研究和创作中,能为传统文化国画艺术的发展做点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高先生让笔者不由想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言。只要有创作,他就有快乐,就会不知疲倦地陶醉于中,相信,这种命中注定的国画之缘和心无旁骛的追求,将让高庭山先生的艺术之花绽放得更为多彩臻丽!


健笔写湖山(美术报)

读高庭山的江南山水画

文 /潘欣信

画家高庭山擅山水画。面对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他的山水画中显现出一个特点:始终透露出一股苍润的气息。他注重在山川树木的点染之中,营造一种苍茫、华滋、浑厚的意境。中国画历来重意境之美的营造,而在诸种美感中,天真自然的华滋温润得之不易,这是他山水画作品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华滋浑厚是一种整体的审美效果。它在画面上的具体表现则是意境清新、笔墨超脱,所描绘的物象具有天趣盎然的特点。高庭山能够于艺术创作中体现浑厚气息,是创作智慧、灵感贯注的结果。具体到画面上,又由画家的题材选择、笔墨技巧、艺术构思、章法布局等的因素构成。对于高庭山来说,这股“苍润”之气,来自于湖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江南自然环境,也来自于画家本人对于一代代艺术家对于江南山水美学创造的继承。

艺术取向来自于身边的自然生活,这是高庭山山水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高庭山先生居湖州,此地依天目,傍太湖,气候温润,植被茂盛,其自然风光是江南秀美之地的代表。

“迹受之于手,手受之于心,心受之于自然”,中国画创作中,不在于用什么形式或者手段,关键在于艺术家是否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感。高庭山作品之中,初看没有传统描绘江南山水画的“平远”的图式、样貌,但是,仔细品味,却与那些已经成典作品一样,有着同样的江南山水平淡天真的韵味,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里的山水连绵,倪云林《渔庄秋霁图》的秀润简远,在高庭山的一些作品中也有展现。高庭山的山水画,因为“真诚”的追求,而显示着他的艺术感受和身心体验,这是经过深人思考,并从现实中得来的。他的画风从根本上说,还是他的审美理想、个性气质的表现,是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选择、融合和创造出的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充分发挥国画颜色的古雅特点,吸取青绿山水的响亮,或红屋绿树,或银瀑彩船,色不碍墨,色墨相融,呼应生辉,使画面统一而和谐,而显得苍茫幽深,观其作品《涧声不断松风长》《满目青山松挺秀》《台湾有座高庭山》等,与众不同,与“古”不同。在整体构图上,高庭山的作品常常以山形走势为主体,线条、点染组织山川形象,近乎是抽象的,细看甚至看不出具体树木还是山石的形象,但是因为经过笔画、线条交叉组织以及多重渲染,山体之间不同的对比、开合、呼应,精微处画得坚实,密集处画得空灵,墨韵飘逸,跃然纸上。李可染所说的“山中有龙蛇”,在高庭山的画里有很好的表现。山川之中穿插以瀑布、溪流、屋宇、山中道路、饱满充实之中,拥有笔墨灵动、水润的味道,有些画面要素,如瀑布、显然是他的艺术虚构,正是通过艺术虚构与抽象的表现,反而形成了江南地区山水林深木秀的特点。他用自己的方式、方法,真诚地画出自然之神韵,所以使人观看时有身行于山川的感受。

所以,高庭山的山水画创作过程,最吸引人注意的,我认为恰恰是画面自由洒脱,没有“五笔七墨”的束缚。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山水画经过代代山水画家的创造、积累,画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完善了一套成熟的表现图式、方法、评价体系,成为“法则”。推崇笔墨至上,有时候也被笔墨架空。在高庭山笔下,山是江南的山,树是江南的树,但也是高庭山自己的山、自己的树。不论是远山与近水,树木与山峦,还是烟云与飞瀑,他都注入并生发了自己记忆和现实感受。这种自在、无顾忌的创造心态,在笔墨技巧“高手众多”的江南画坛,是比较珍贵的。

但是,对于高庭山作品这一特点的欣赏,绝不是说要否认“五笔七墨”这一优秀的中国画创作理论总结的价值。这里要强调的是,传承数千年的中国绘画笔墨博大精深,高山仰止,群峰不断,有一定“见识”之外,艺术上敢于大胆取舍、突破。所以李可染才有“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这样的论述。高庭山从事书画,更多的来源于他发自内心的兴趣。虽然出生在农村,自幼家境贫寒,却酷爱艺术,对于书画,他甚至到了痴迷程度。因为这样,高庭山,才敢于、也有信心走自己的路。他自己曾说,他只是喜欢钻研,喜欢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特别是山水画,不仅自己喜欢,也是自己钻研得最多的心无旁骛、洋洋洒洒地去画。从艺术创作的原生推动力来讲,这种不逐世人所好、如痴如醉的态度,是进行艺术创作的最好后盾。在师法自然中显现个性,由摹写自然而创造意境,以自己的方式彰显和解读着“山水清远”的“江南清丽地”,彰显出他自在、洒脱的艺术状态艺术追求。


承经典国画之文脉 旨翰墨人文之造诣

一记当代著名国画家高庭山

文 /冯骥才 杨利国

高庭山,字亭山、廷山,号山翁,1943 年 10月生,浙江湖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访谈网全媒体中心艺术顾问、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学术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文化界国家形象大使、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及客座教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获皇家艺术学院北极星勋章。获得 2015 年国际和平艺术家荣誉称号和和平鸽勋章。

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融,渴望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所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画家们见仁见智,从未停止过对于山水人文的崇敬和描摹。著名国画家高庭山笔下的作品大多以表现山水人文之魅力,且极富文人雅士的脱俗情怀,此外先生也给画寄予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赋予了山水更多的灵性与诗性,令欣赏画作者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先生擅作乡间山水画作,笔墨浓淡色彩点缀,无不恰到好处地彰显深厚创作底蕴。

多年来,高庭山先生笔耕不辍,对国画研习的日积月累,分明表现出他的执着。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处处体现着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热情。他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继而始终以现实生活为灵敏之源,坚持写生,在生活的沃土中撷取灵感和激情,以致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笔墨娴熟,具体表现出少有的苍茫之美。单件那幅代表作品《美丽湖州》就深得此章,全幅作品极富层次感,每层选取代表意象配合笔墨浓淡及色彩点缀,相得益彰的一幅和谐之景。幅作中近处山石树林掩映,以墨之浓淡彰显葱郁; 远处隐约云雾山影外显泰山之雄伟,确为一幅胸有成竹之佳作。

先生情系家乡,结缘翰墨数十年不忘,蕴浓浓家乡情于笔端。他的山水画以现实感受为基础和前提,继而将传统笔墨精华融人作品之中,使作品以质取胜。在创作表现力方面,笔墨率性而不拘谨,以书入画,求金石之韵,显示出一种难得的苍茫气息和隽永意蕴。再看先生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的笔墨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明快而具装饰美,想必是生运用传统技法结合现代章法创造出此独具风格的人文山水派画作。细细观赏看来,整幅作品新颖而不张扬,笔墨松动却不浮华,极富现代审美观与经典传承之韵味。

赏析间,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传承着古老文化的文脉,又在磨炼中形成独家风格,意味深长,韵致悠远。风景人文是他不变的追求,作品中处处洋溢着“书画俱老”与“画气为主,画像为辅”的画之本法。中国山水画作是传统文人气质的传神演绎,高庭山先生的艺术造诣之成就为其人格魅力添色不少,与此同时笔下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与悠远意境的淋漓尽致也是先生艺术人生之一大特色。

艺术创作当随时代,先生画作之美,不仅外显于形式,更是以画作为寄托将独特的学者思想、自然和谐的生活志趣融于笔端,聚合时代精神与经典古法于一体。那一幅幅作品,带给观赏者如临其境的艺术享受,一方水土一方情,一寸宣纸一寸爱,泼墨点染间,皆是如诗画。愿先生坚持本真,在国画创作之路勇攀高峰,成一家之风岿然屹立于当代艺术之林。


高庭山:品艺术真谛 行艺术生活

评述中国著名书画家高庭山

文/邵大箴

高庭山,字亭山、廷山,号山翁,1943 年 10 月生,浙江湖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学术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理事、文化界国家形象大使、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及客座教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获皇家艺术学院北极星勋章,获得2015年国际和平艺术家荣誉称号和和平鸽勋章。

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大师中的一位很有成就的艺术画家,高庭山在数十年的艺术探索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他的艺术作品在时代特征上首先是现代的,在风格特征上则具有质朴、健朗、明快而又兼备苍润、沉雄、浑厚的美学品格。其绘画艺术,质直而厚,方俊严整,不以小取胜。他的作品兼具南北派画风特点: 既恢宏雄壮、气势磅礴、苍润大方,又平淡天真、气象温润

苍茫素雅,意象深远而富含雅致诗意。“观赏画家高著名资深记者评论家杨丹菲感言说:庭山先生的作品,相信任何人都会被其画作中浓郁浑厚的笔墨以及扑面而来的宏大气势所打动。其作品,有清雅疏淡的逸笔草草,有雄浑壮阔的粗犷豪放,皆是洒放而不失细腻之笔墨,实让观者怡情悦心,流连忘返··....’

高庭山老师传统文化功底深厚、艺术见解立论独到。他始终从事创作实践,所以在鉴定中理所当然地避免了“望气派”的粗疏肤浅,能够深入到古今各家的笔性中去求索,进而洞察风格的形成与变化,知其然而穷其所以然,由是事半功倍,眼力剧增。

无论名利与否,先生始终不骄不躁立足于传统文艺创造,题材源于社会生活的山水画作实见艺术功底,实为当代精品。德艺双馨的评价用于高庭山先生是最恰当不过的,在艺术方面先生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同时具备忘我的旷达艺术品性。一丝不苟地坚持走出自己的创作文风,“遍临百家,汲取精华”,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岿然屹立于当代艺术之林。

单看先生的代表作《美丽湖州》,全幅作品从近观之处延伸到远景,近处大胆用墨山石与树给予人们亲近感,远处云雾缭绕山影明艳彰显泰山之雄伟。高庭山老师心中情系家乡,浓浓的热爱家乡情韵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品读高庭山的山水作品,既有墨色的丰富与深厚,更有用笔的潇洒与灵动,笔笔清疏,景随心动,富有节奏与旋律感。作品传统功力深厚,又见现代构成,师古而不泥古,既有山水情怀,又有文化气度。高庭山非常注重写生,作品里面有大量的写生创作。他的写生作品超越了意象写生山水的“写生”之义,更接近古典山水的写生观。

清男清清难百重禁酒晋腐积城高海车波太量州河丽盖两酒¥落雄区游季南新事n城了月城易K

高庭山的作品,无论是大山大水,还是画古居民,他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审美意识,打破常规,独创新意,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貌。高庭山通过对明川大山的表达再一次向人们传递出自然的普遍生存之道、和谐自然、生命迹象之道、顺其自然生存法则之道,尊重自然。高庭山将对自己的思想全部融入于画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真情的流露。

“笔墨当随时代”,作为个中国画画家来说,这是永恒的研究课题,书画艺术不但要继承传统更重要的是创造传统。高庭山常说,艺术家需要具备创造革新的勇气。这是许多墨守成规者所不具备的品格。如果一位书画家确实有深厚的笔墨和学术理论,但缺乏创造革新的勇气,排除不了外界的干扰,就必然难跳出沿袭、重复、类似于前人或他人作品面貌的这个圈子,这样的作品从长远看来也是不具备收藏价值的。

高庭山的山水画系列大多都是其心相写照,无论是崇山峻岭的鸿篇巨构,还是家乡山水圣景,无不是他精神家园的理想所在,富有生机和感召力。笔者在品读他的《湖山云烟》时每每能产生一种使人向往、想走入其中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北宋大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所说的可游可居之境吧。能从画面看出一个人的心境,就是好画。在高庭山的画中,可以看到一种特别的大气,这来源于他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对内心情感独特的把控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过多年的努

力与拼搏,高庭山在艺术道路探索中已经硕果累累,他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引人关注的优秀作品,2015 年作品《万壑松烟图》和题词筑建镌刻在北京新长城。《花香散处》等作品入编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研教辅参考用书《名家作品鉴赏》。荣获首届“中国兰亭·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全国功勋书画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影响力·当代书法美术人物一百家”2014 中国迎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峰会当代书画艺术展作品评为金奖,获得“2014 北京 APEC 峰会最具影响力书画家”等荣誉称号。作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人民大会堂展示并收藏。随着他的作品的广泛传播,相信高庭山这个钟情笔墨的画家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关注。

(本文作者:中国美协党组书记、著名美术评论家 )

f222489a4b16aa0ce5a75c87946d84a.jpg

02a9081101ec58c107012cf6b02b5e1.jpg


799dcabfb19b6e67a3e0f416455c34e.jpg


2304d13ce1e7e0d7dfb80476f4997fb.jpg


d801336237f24a6c4fcdea0ba7f4879.jpg


ea47d658a59908d644e05e45ffc7fba.jpg


微信图片_20230414151250.jpg


微信图片_20230414151309.jpg


微信图片_20230414151344.jpg


微信图片_20230414151333.jpg


4d5ef745d50847985d5ff014b64778c.jpg


bcc5a76ecd39dcd50bebb59e1707e8c.jpg


bddc398a283b2de1a0dc0deaa26530a.jpg


c6a8c9e1a23fe0b5da3cc9d3666a164.jpg


f399a03968e07fdebf9de8547f7ce9e.jpg


微信图片_20230414151405.jpg


a35c33e30e39cc1f5bc469284bb3b41.jpg


微信图片_20230414151326.jpg


微信图片_20230414151322.jpg



环洋文化艺术国际资讯中心Huangyang lnternational lnformation Center for cuiture and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