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联播网 【国家文化艺术形象人物】——唐景春专题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 唐景春,中国满族(正白旗),1949年1月29日出生于青岛。早年毕业于工艺美术专业。本人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上海民族画院院士、山东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鲁书画研究院青岛分院执行院长。早在文革时期,其作品(国画、油画、雕塑等)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深受收藏者喜爱。1967年,其国画《江山图》被美国华人收藏。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举办的龙脉杯全国书画大展中,其山水画作品经国家级博物馆(院)专家集体鉴定,由本次大展评审,荣获龙脉杯优秀奖,《人民日报》刊登了获奖名单,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同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书画展,其作品入选《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並出版发行。2015年5月,被国务院管理的中国企业报道授予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称号。同年,其作品入编《中国艺术大家》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纵观唐景春的众幅山水作品,其画中总能给你一股诗意般的静谧感,并且他还极善于在笔墨上进行变化!例如笔线的快慢交替,运笔的力量深浅,还有笔法上的各种穿插与交融,种种此些,不仅让唐景春先生的山水形体产生了独有的视觉美感,更是为画面赋予了浓厚的笔墨情趣!与此同时,唐景春先生还善于在墨法上进行个人渲染,以笔运奇墨,以墨塑真意!丘壑山石,草木云烟等元素,更是皆因此升华!笔墨与精神相融合,意境与古典相辉映,墨育清秀,溢于纸端! 观唐先生的山水作品,骨法用笔的特点相当鲜明,笔笔相生,勾勒滑畅,长线凌空杀纸,可见千钧之劲。短线顿挫有效,总是钢打铁铸的质感。山水有笔法,则有线性,依线而作,正宗气象。他的山水神工塑其形,使用了大量的线条,长短相较,高低相盈,组织相当严谨,没有一根线条产生出松懈的感觉,工谨用笔,严谨设线,笔笔现恒岱,可谓是出神入化的好笔法。唐先生调用水墨,出神入化,不因淡伤神,不因浓生滞,可以破除一些用墨障碍,走进水墨师道的自如。道法自然的渲染技法,恰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证见。再加上随类赋彩的恣意,让山水铺展出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丰富层次,经营得气韵生动,表现得诗词动心!把山水画得浩莽而不失文气,处处可见独座临流、云上山巅的哲学气象。所以其作品深谙文人画的来龙去脉,可以承载山水文化古今相续!唐景春先生的山水艺术,专业功夫到位,写意丰神到家,执笔墨作山水,贵有画为盛世歌的宏大主题!技到熟时称为巧,艺到深时称为妙。其势之大、其力之沉均表现其动力所在。给人以突出、稳健、灵动的艺术享受,渗透着力与美的张扬和平衡。生动地表现了创作者刚直、爽利、豪放性格。己经具有很高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