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联播网 【国家文化艺术形象人物】—— 孙丙龙专题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 孙丙龙,祖籍浙江富阳,国家一级画家,现任: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京华阁书画院副院长;水墨丹青书画常务理事;北大元培智库专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高级智库客座教授;中国大众文化委员会名人书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工艺美术师协会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会员;中华英才半月刊融媒体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院副院长。 众所周知,梅花不易画,容易琐碎,流于俗气。梅花想出气势,一般采用大幅重墨。而孙丙龙的梅花作品尺幅虽小,但笔墨丰富娴熟,照样能营造出梅花冷峻豪放之气势。观孙丙龙的梅花,一种飘逸淡泊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能领略到画者那一颗宁静之心。孙先生能安静心无杂念,一定很有潜力,孙丙龙先生人品好,也非常用功,山水,花卉等都能画得出彩动人,实属不易。值得大家学习! 在以花鸟为主题的丹青创作上,用色的表现是首当其冲的重点所在,毕竟简单的浓艳之变就会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画面的最终视觉效果,因此并非是所有的丹青艺术家都能很好的去把控赋色的用度。孙丙龙先生众幅花鸟丹青,他在画中的赋色表现显然就是有达到了一种十分和谐的自然度,并且每每为花鸟物象赋色,他也都是有力求于墨色不相碍的糅合状态,种种花卉艳而不俗,枝叶墨迹浓而不滞,如此两者相映之间,可谓尽是有致华润气象于盎然也! 与此同时,画面那丰富的布局能力和取景能力,也同样可以说是孙丙龙先生今日表现其丹青造诣的要点所在。和大部分计较细微之处的画家不同,孙丙龙先生的花鸟取景大多都是比较倾向于整体画面气势. 绘之抒情达意,感之静心畅怀。深入写意之境,深研美学内涵,这是孙先生多年来在丹青艺术上的取法路径和精神本源,因此无论是从传统继承的角度上来看,还是从当下新时代背景的方向上来说,孙丙龙先生的丹青造诣都是完全无愧于文人逸气的大家高誉!绘其形而蕴其情,感其意而抒其性,如此唯美画境,就可以说是其直抒胸臆的表现结果,而画中的笔墨味象,也就更可以说是其心迹流露的真切体现!深汲自然,妙造自然,而那属于花鸟题材的文化品性,由此也尽是可以一目了然! 孙先生竹画从竹根画起,画至稍芒,雄起的粗枝与飘动的细枝相映成趣,在空间上达成了刚柔相济的审美意象,视觉观感丰富多彩。大枝独立现精神,一簇迎风显气韵,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竹画既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也可以附察万类之盛,不但有骨有筋,并且有血有肉,有气有神!竹子有神则为活,所以他的竹子是真,是活,是神!可以寓意气节,也可以吉饰生活。竹叶塑造独有匠心,并不是尖如匕首怒画竹的范式,而是笔墨快慢相合拖染出来的圆融和谐,饱满丰神,刚柔相济。挂一幅这样的竹画在厅堂,和者更和,怒者不怒,修身养性,醉得陶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