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代表人物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书画代表人物——张泗端

作品详情

张泗端,号端石,中共党员,1953年生。当过知青、工人,戎马半生。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特聘专家、副主席;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理事;国家民族建筑委员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客座教授,副秘书长,国家民族画院书法家、中国书画院院聘书法家、全国首批文化名人工作室张泗端工作室领衔人,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等。享有"优秀人民艺术家";“打造文化强国,新时代品牌艺术家";"助力文化强国,文化传承人":“书法艺术时代精英人物";“新时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民族书画艺术名家";联墨双馨艺术名家","极具收藏价值书画艺术家"等荣誉。


微信图片_20210726090918.jpg


建国70周年之际,在国家民族文化宫举办翰墨讴歌中国梦,丹青凝铸民族魂个人书法展。中国文联,国家文物局等专家和领导出席展览,国家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历史性地收藏了展出中的两幅作品,作为馆藏文物。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这次展览做了报道,反响热烈。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七律《党旗下的再宣誓》,《建党百年韵咏》,对联《千秋伟业 百载丰功》等多幅作品参加了由中国文联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委员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展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互联网联盟,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网媒对其作了宣传报道。


微信图片_20210726090901.jpg


在书法艺术上,张泗端秉承恩师欧阳中石“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书学思想;坚持“重传统,随时代,求自我”的书法学习理念,坚持书法的传统性和民族性,坚持艺术为人民、为时代服务的创作方向。多年来创作书法作品四千多幅,数十次参加国际国内书法展赛、活动,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儒道释、诗词等传统文化上有所用功。擅作楷书、行书、草书、榜书,作品有突出的个人风貌。


微信图片_20210726090905.jpg


2009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时年90高龄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前顾问王琦先生为其撰文,称书法已达“性道一体,道法自然”之境界。欧阳中石,沈鹏,冯远,言恭达等对张泗端的楷行,行书,草书,榜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称其作品展现的风貌,是个人素养,社会阅历给予了支撑,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愉悦。


微信图片_20210726090910.jpg


微信图片_20210726083551.jpg


欧阳中石点评:

我和很多热爱书法艺术的朋友—样,是从张泗端先生的书法作品认识他的,是他的作品吸引了我,久而久之,使我对他有了深刻的了解。

张泗端有着深厚的书法理论基础,良好的汉字书写功底,广识博学的综合文化素质,刻苦认真的自学毅力与创新精神,优秀的艺术道德境界和艺术品格,这便使他的书法艺术有了灵气和生命力。

综观他的书法作品使人感到新而不薄,就《鸿图国韵》来说,华而不媚,成篇作品不失法度,少字作品不失大器,柔刚相济,雄秀并举,血肉丰满,结构天成。师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取宠。此乃“众多古人铸于心,予以笔,集百家之长融于他自己。

他的书法肥而有骨,骨肉相济,活泼而灵动。那用笔的多变,章法的烂熟,上下的映带,左右的顾盼,错落起伏,跃然纸上。

在那流动的线条中,方圆、疏密、长短、粗细、浓淡、枯、湿多变灵活。大气磅礴如行云流水,真可谓标新立异、匠心独具,已有了自己独特的笔法和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的艺术魅力不仅仅给人以艺术欣赏,而且给人以精神享受。他的作品,“柔中有刚、秀中见奇,乃笔爽爽而有神助。”我“赏罢张泗端的书法,再理解书中内容,真有沐浴、更衣、焚香之后捧读线装书之感。线香、墨香、字香、文香四香皆溢,鼻舒、眼悦、心旷、袖恰四享俱佳。”写出了读者的真情实感。

他并没有骄傲,他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写心、写思想、写感情。张泗端先生的书法已达到了这一境界。他把传统的书法技巧有机地同现代书法相结合,用抽象的奇妙书法技巧大胆地创新,其丰富的墨色变化妙不可言,字一笔书就,一气呵成,俨然蛟龙戏水,巨龙游天,把写意画的用笔手法溶入字中,字中有画,画为字用,行笔错落起伏,气度非凡,使观者叫绝。写出了他对笔墨人生的感悟。对于张泗端先生来说,书法是他一生的热爱和追求,也是因为这份执着,他的人生比平常多了几份坎坷,也多了几份精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法家张泗端,他以外若飞仙,飘逸洒脱,内似硬汉,刚筋铁骨,一笔一划写出恒久的人格魅力。他甘于寂宣,以天生的素质对书法这种艺术的醉梦般的钟情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8.jpg


性道一体,道法自然

——王琦论张泗端其人其书

    张泗端同志深深的陶醉于书法艺术的醇美之中。视之高,思之大,爱之深。他的作品与哲理相通,与心灵相通,是其艺术品格和高尚人格的物化和展现。他深入书法大道之正途,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以厚德载物之情怀,在传统中探索创新。他的书法既缊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又具有个性张扬的现代审美精神。行云流水般的行草书中显现其充盈的才情和潇洒的气质。点画精到,入规中矩,且挥洒自如;重师承法度,而又不妨碍感情流露,已达到性道一体,道法自然之境界。

    泗端生于四川彭州,那里古风蔼然,人文荟翠,传说彭祖修道于斯。泗端性格豪爽,作风干炼,禀性刚烈,颇有北方人的气质。这与他曾是一名出色的军人有关。这种性格对他的书风有明显的影响。

    他的学书之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外从唐楷欧顔柳风格入手,然后由魏入晋,从碑至帖。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临书的目的明确,取舍得当,出入随意,收放自如,其中明显看出他取法王右军,欧阳询,王铎方笔竣折笔意较多,而于顔真卿,枊公权取其筋骨挺拨,于孙过庭,米芇,赵子昂则取其使转畅达、结体端丽,从而锻造出自己独特的风貌。

    在书法的用笔中,方笔的沉郁顿挫和圆笔的流俐畅达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对立又互为补充。故善用方圆,乃书法用笔之一大关捩。泗端即是一个善用方圆的书家。其字多用方笔造势,如斩钉截铁,切金断玉,爽健峻拨,痛快淋漓。但又不纯用方,而时用圆笔加以调剂。牵丝映带之处,精致细腻,柔情万种,这就使得其笔墨语言丰富而不单调,兼济而不偏嗜。

  泗端书法又很讲究章法,不仅其传统样式的书法作品迭宕起伏,富于变化,而且他还不断探索一些新的形式,他的一些作品就是具有这样的特点的,这些样式虽不能说是独创,但其中却代表着独特的个性,体现了作者求新求变的追求。称得上是真正的重传统,随时代,求自我。             

  注:王琦,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前党组书记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10.jpg


微信图片_20210726083624.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13.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15.jpg


微信图片_202107221019211.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19.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22.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12.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9.jpg


微信图片_20210726083610.jpg


微信图片_202107221019215.jpg


微信图片_202107221019214.jpg


微信图片_202107221019213.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11.jpg


微信图片_202107221019202.jpg


微信图片_202107221019201.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25.jpg


微信图片_20210722101920.jpg


微信图片_20210726083621.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27.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1.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6.jpg


微信图片_202107081521475.jpg


重传统 随时代 求自我书法创新简述

   张泗端

  书法创新是一篇很大的文章。以一篇短文来阐述,只能提纲挈领。我个人的体会是,要重传统。这是创新之基。中国的书法是古老的,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书法是特有的,世界上其他民族没有这门艺术。这就使中国的书法有一个质的规定性:用特有的工具纸墨笔砚,写中国的汉字。当然,这里所说的汉字可以是真草隶篆任何一种书体。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的书法,有笔法,字法,章法,墨法这样至少四个方面的规则。四个方面的规则以外,尚有印法(怎么钦印),裱法(怎样装裱)等法可依。对这些规则的不同把握,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品位、不同审美价值取向的书法作品。狭义地说,重传统,就是要重视这些最基本的在书法技法表现方面、在形式展示方面的传统。在优秀的书家看来,在他要创作的每幅作品中,几乎每个汉字都有一个从艺术角度来讲的、最佳的表现姿态,这个字,在他心中,当他书写的时候,一笔下去就能准确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工夫,这就是传统功力。达到和养成这种功力,需要训练,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继承方式是临帖。就技术层面来说,书法家水平的不同,往往就是这样的功夫的深浅的不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作为文化,它还有广义的传统,或者说,书法作为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展示和表达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还包涵着做人的传统。历史上,仅就写字的能力来说,有些人的字有一定艺术表现力,但是,因为人格分裂,道义缺失,我们并不看好他甚至蔑视、鄙视他。所以,做一个书法家,首先是做一个好人。北宋权相蔡京,凶狠奸诈,擅权误国,民间有"打了桶,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的歌谣,而以祭侄稿传世,又义殉蔡州的颜真卿却留下了"丹心昭日月,浩气存千秋"的美名。

  要随时代。这是创新之的。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有一段话:"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鹜沿革,物理常然。"简而言之,就是笔墨当随时代。我们处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讲创新,就是要在继承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在艺术上有新意,内容上日日新。围绕实现中国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来创新。近几年,我创作的一些书法作品,如榜书"实干兴邦"、草书"岳阳楼记名句"、行楷对联"壮志凌云中国梦,宵衣旰食公仆心","无畏官清缘禄减,不难民静爱山高"、"充海阔天高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等作品,都是创作反映时代需要的作品的尝试。

  要求自我。这是创新之魂。我的老师欧阳中石先生对合格的书法作品的基本要求是"来有所出,去见其才"。这里的"来有所出,是传统,"去见其才",就是书法家个人的风格。可以说,没有风格,便没有艺术,没有个性,也没有艺术。基于这样的认识,多年来,我通过临帖,创作,否定,再临帖,再创作,再否定,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使书法作品有了些个人面貌。受到社会的关注和专家的好评。上海世博会期间,时年90高龄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王琦老前辈,对我的书法作品给予了"以达性道一体,道法自然"的评价。去年末,欧阳中石、沈鹏、冯远、言恭达诸先生又对我的书法作品进行了集体评议,对我的书法作品在继承、创新上给予了充分肯定,艺术前辈的鼓励,增强了我进行书法创新探索的信心。


环洋文化艺术国际资讯中心Huangyang lnternational lnformation Center for cuiture and art